亞冠戳破中國足球青訓“牛皮” 鍛煉 ?牛皮更像是“摧殘”!_球員www.ty42.com 日期:2021-07-16 10:01:00| 評論(已有291814條評論) 
2021亞冠聯賽東亞區的亚冠小組賽已經全部結束,四支韓國球會
、戳破摧残三支日本球會以及一家泰國球會獲得了出線權 ,中国足球將連同西亞區的青训8強
,從9月開始展開1/8決賽。锻炼對中超球隊而言,更像12場比賽1平11負
、牛皮進4球丟40球的亚冠恥辱性紀錄 ,讓兩家俱樂部在球隊被淘汰之後隻能選擇沉默 ,戳破摧残甚至不敢再提所謂的中国足球年輕球員得到了鍛煉。某種程度上,青训今年的锻炼亞冠聯賽之於中國足球有著更現實的意義 ,那就是更像:它徹底戳破了中超俱樂部近年來一再鼓吹的“我們青訓做得很好”的“牛皮” !中國青少年足球培養的牛皮所有問題再一次全麵而清晰地通過亞冠這個平台展示在國人麵前 ,中國足球的未來在哪裏? ①鍛煉 ?更像是一種“摧殘”! 
就像ESPN亞洲足球網站一篇題為《廣州北京亞冠慘敗放大了中國足球青少年(廣泛存在的)難以捉摸的問題》的文章中所評述的那樣,“廣州、北京兩隊在亞冠聯賽中的表現應該給中國足球足夠多的憂慮與擔心了。這並不是攻擊富有朝氣的年輕球員,他們被投入了虎口之中
,沒有在球場上發現通過努力所想要的東西,但是
,就質量而言,在他們和對手之間存在著一條清晰的鴻溝,而這應該是令這個擁有14億人口真正為之擔憂的,因為他們的國家隊依然被認為是亞洲的強隊之一
。而且,必須要承認的一個假設是,你很難想象
,如果是日本或韓國的青年軍參賽,他們也會以同樣的處境遭遇如此失望的結果嗎?” 筆者曾以《中國足球的“戰略性失敗”》為題,對此次中超出戰亞冠聯賽進行了深入剖析
,引來不少爭議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理由就是 :人家俱樂部一開始就說了
,是為“年輕球員創造機會”、“讓年輕球員得到鍛煉”
。名義上,看似鍛煉年輕球員
,但實質上用拔苗助長式的“摧殘”來描繪或形容更為貼切
。 
當一幫20歲上下的年輕人在連續半個月的時間裏
,接連以0比3 、0比4 、0比5、0比7這樣的大比分慘敗時,身為當事人更希望這樣的折磨盡快結束、甚至是徹底遺忘 ,還是更願意不斷回味
? 同樣是鍛煉年輕球員,去年亞冠聯賽上海申花隊出戰時
,包括像朱越、蔣聖龍、周俊辰等這樣的99年齡段、01年齡段球員都獲得了出場機會,但他們是在“以老帶新”的情況下
,由老隊員帶著出戰
。雖然也是輸球
,但朱越重新回到01年齡段國青隊、再出戰今年的中乙聯賽時 ,明顯感覺“長球”了 。而他本人也感覺去年底隨申花隊出戰亞冠聯賽,雖然隻是累計出場了三場比賽,但自身對足球的認識、以及比賽對自身的提高幫助非常大!這才是真正的鍛煉年輕球員
。 記得國安在2比0領先的情況下,下半時三球被菲律賓聯城以3比2逆轉後,主教練佐蘭·揚科維奇在賽後新聞發布會上這樣感慨道
:“這就是沒有經驗的結果,也是我們事前就預料到的,特別是年輕球員麵對壓力時總是會出現的情況 。所以
,為什麽我來到這裏(烏茲別克)之前,希望能夠從一線隊中多帶幾名球員來支援我們 ,如果多一名成年隊的中後衛
,可能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而且
,我可以確信的是
,如果我們有幾名老隊員壓陣 ,我們就足以表現得更好,不會在2比0領先的情況下被逆轉 。麵對這樣的局麵,我們什麽也做不了 。” 
什麽才是為年輕球員創造鍛煉機會 、加快年輕球員的成長 ?揚科維奇的點評已經說明了一切
。而且,從球員的成長過程來說
,一名年輕球員跟著老隊員不斷地去經曆勝利而慢慢長大,與這種連續經曆慘敗 、甚至已經輸到麻木的氛圍中成長起來的球員相比
,哪一種球員更有機會成才 ?這本質上就是中國的俱樂部管理層“無知者無畏”所產生的必然惡果,是“外行指揮內行”的結果。 曾有人這樣說過 :“一個一直在失敗中成長的球員是永遠長不大的。”類似像廣州隊與國安隊的年輕球員,通過這次亞冠聯賽,就可以更快成長起來了?未來一段時間裏,參加過這次亞冠的兩支青年軍中 ,究竟會有多少人最終能夠進入到各自的一線隊並成為球隊的主力 、甚至核心球員 ?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讓時間來做出最好的回答。 ②青訓,還記得吹過的“牛”嗎
? 
據稱,國安與廣州兩隊之所以此番敢於派出青年軍出戰,除了受國內聯賽 、國家隊出戰40強賽以及防疫政策的要求等一係列客觀因素的影響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兩支青年軍在國內的比賽中表現與成績都還不錯,讓俱樂部有底氣敢於派青年軍出戰
。甚至還有這樣的趣聞:因俱樂部是臨時組團參賽,很多工作人員都隻是簽訂的短期臨時合同
。因而有人曾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小組賽出線了
,合同怎麽辦?這讓俱樂部方麵無法給出一個答案,隻能答複稱:“到時候再看吧。” 這雖然隻是小插曲
,多少也反應出了出征前是有信心打好亞冠的
,可最終的結果卻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隻能說,對於自身的認知與定位 ,對亞冠的水準還是缺乏一個正確的判斷。可是,反過來,這次亞冠何嚐又不是讓國內俱樂部對自己的青少年梯隊有一個更為深刻的認識與反思? 
每每中國足球成年一線隊遭遇失敗
,青少年培養就被不斷反複提及。重視青少年
、組建梯隊等,這本身沒有錯 ,但是
,如果僅僅隻是把它當作一個“秀場”,僅僅隻是用於俱樂部宣傳的“工具”,青訓則注定隻是一個形式。所以,最近幾年來 ,中國青少年足球出現了這樣一個“怪現象”:一方麵,中國國字號青少年隊伍在洲際青少年大賽中表現每況愈下 、成績一年不如一年;另一方麵,國內的諸多俱樂部熱衷於搞所謂的“正能量”的宣傳,本俱樂部的青訓做得何其之出色,“搞青訓 ,我們是認真的!” 稍微留意一下,說“青訓”做得好的那些俱樂部或單位,無非就是這樣一些功利性的用詞或套話:在青年隊隊伍建設方麵不惜成本
、10年已經投入了2、30個億;這些年拿了多少冠軍,包括中國足協主辦的全國性賽事冠軍多少個;為中國各級青少年國字號隊伍輸送了幾十個、上百個甚至超過200名小國腳,雲雲 。 
當所有人都在說著中國足球要重視青訓 ,自然有人一定要緊跟形勢,不僅重視且“成績斐然”。領導聽了當然高興,至於接下來的事情,其實大家都懂的。但領導未必知道或懂得什麽是真正的“青訓”、什麽是真正的“青訓做得好”。 一個最簡單或最基本的邏輯:如果這些地方俱樂部在青訓方麵真的重視、做得好,中國的各級青少年國字號隊伍何以在亞洲的各級青少年預選賽中出線、進入亞洲前16都越來越困難?過去 ,進入亞洲前四
、拿到世青與世少賽的入場券 ,會讓人短暫高興一下
。時至今日,能從預選賽中出線、拿到亞洲青少年賽事決賽階段比賽的入場券 ,主管部門或單位就像是“過年”一樣
,甚至已經迫不及待地“邀功”了
。這就是我們“青訓做得好”的具體的體現?進而,各地方俱樂部、地方單位有何顏麵站出來“吹牛皮”,說自己“青訓做得好”? 麵對今年亞冠聯賽中超青年軍的如此表現 ,是不是可以更進一步提出這樣的疑問:這些球員是以怎樣的表現
、能力和水準
,如何進入到中國青少年的各級國字號隊伍之中的
?這其中難道沒有貓膩?於是,這些所謂“青訓做得好”的俱樂部或單位,真的是在用心培養青少年球員嗎
? ③“青訓”好壞標準需再認識 
筆者並沒有全盤否定之意
,花錢建梯隊總比不願意花錢建梯隊要好,否則,世界各國職業足球發展就沒有必要要求各俱樂部必須擁有自己的梯隊,中國足協也沒有必要在準入標準中對梯隊提出具體的要求了
。筆者真正想要說的是
,青訓做得好與壞
,衡量的標準不是拿了多少冠軍、花了多少錢,而應該是梯隊每年為一線隊輸送了多少名球員 。 實際上,從事青少年球員培養工作的都清楚
,它從來就是一個“苦差事”,需要腳踏實地、默默無聞地展開工作,需要“十年磨一劍”的精神 ,能耐得住寂寞
。但是 ,看看現在的國內青少年球員培養,青訓做得好與壞
,不是以向上輸送、培養了多少人作為起碼的衡量標準 ,反而是以拿了多少冠軍
、多少人進入青少年國字號隊伍為標準,都在比誰花的錢多。很顯然
,這就是“金元足球”種下的惡果
,“金元足球”已經完全吞噬了中國的青少年足壇。而且
,“吹牛皮的”比“幹實事的”多很多。從事青訓,更多地不是想著往上輸送人才,而是想著能夠賣出好價錢。如此青少年培養,何以培養出真正的足球好苗子、好球員?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在中國青少年這個低水平的競爭層麵
,某隊拿了上百個冠軍又如何 ?至於國字號隊伍 ,這些年來圍繞著選拔過程中所存在著的種種“貓膩” 、將國字號作為“私下交易的平台”等諸多傳聞
,還少嗎 ?那麽,何以能夠證明青訓工作做得好? 如果真正是“青訓做得好”
,為什麽這些俱樂部在執行“U23政策”時 ,不是從本俱樂部梯隊中直接提拔
、而是寧願花大價錢去外麵引進?回答“青訓做得好與否”,其實一句便足矣,“在一線隊裏,究竟有多少名球員來自於本俱樂部的梯隊之中 ?” 世界足壇的確存在著不少豪門俱樂部,其梯隊建設工作相當不錯、但很少能往一線隊輸送的情況,更多的則是自己培養
、自己使用,然後再放入轉會市場,爭取收回成本
,努力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這才是基本規律
、基本原則。中國的職業足球處於起步階段
,但在瘋狂的“金元足球時代”
,“買、買 、買”取代一切 。不止是一線隊球員到處“買”,甚至連十三四歲的青少年球員都是“買”。至於買來後是否能夠培養成才
、輸送進入到一線隊,則並不是他們所關心的,因為老板給了錢,就是讓我花錢組梯隊,錢花完了、隊伍建起來了,任務就完成了 。這就是現在的中國職業俱樂部梯隊的所謂青訓
! 
於是
,今年的亞冠聯賽,在各種客觀形勢影響與衝擊之下 ,終於讓這些習慣於“吹牛皮”的豪門俱樂部可以展現一下青訓的成果了。1平11負、進4球失40球
,這就是他們所交出的答卷。 筆者之所以說中國足球的青訓之路這些年來完全“走歪”了,根本就在於
:一線隊與梯隊之間的那道“門”在金元時代被徹底“封”死了。金元時代之前 ,不管是大連也好、山東魯能也罷 ,上海申花等等,都是從自己的青少年隊伍中提拔上來,打出一片天下。但如今呢?就以上海申花為例,徐根寶的99年齡段球員是他心血的結晶 ,最多時有9人入選U19國青隊 ,甚至現在的U23國足中出現六七人、七八人也是常事 ,但是 ,當申花俱樂部花錢從根寶手中全部引進過來之後
,這個年齡段的球員至今還沒有幾個可以在申花一線隊中亮相的,甚至在一線隊報名的也不多 。 ④技戰術含量
,已幾近“絕望” 
青年軍出戰亞冠聯賽,筆者同意“成績已經不再是第一位”的意見與說法 。但是,整個比賽過程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內容,隻要稍微看一下亞足聯官方所提供的數據 ,可以直接用“近乎絕望”來形容,很難讓人看到中國足球未來的希望。請看筆者整理出來的這張足球比賽幾項核心數據的統計對照表
。 
作為年輕球員
,麵對對方的成年一線隊球員 ,我們可以理解在整體實力、對抗等方麵處於下風,控球方麵也不占優勢,但在最基礎的傳球方麵
,不管是國安還是廣州隊,都不像是已經從事了相當長的專業球員。 根據亞足聯的官方數據
,今年亞冠聯賽小組賽10個小組總共進行了120場比賽,累計傳球為105746次,場均為881.2次。國安隊6場比賽的累計傳球1749次
、場均為291.5次;廣州隊6場比賽累計傳球1854次、場均為309次。兩支中超青年軍的場均傳球幾乎正好就是300次,於是
,對照場均881.2次的傳球,兩支隊伍是一種怎樣的情況,也就不難想象了
。更為重要的是,在傳球次數這麽少的情況下,傳球成功率才73%左右,真正有效的傳球能夠有多少?更無需多言了。對照一下兩個小組同組對手的情況,差距也就不用多談了。而且
,這其中還沒有具體統計後場傳球次數、中場傳球次數以及進入前場進攻三區內的傳球次數 ,後者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從射門次數、角球次數方麵的統計中就可以看出。 
由於整體實力與水平有限,采用先穩固防守的策略 ,也無可厚非。但是,真正令人絕望的數據是
:一對一、尤其是空中一對一爭搶的數據。如果說 ,兩支中超青年軍因為年齡小,在一對一的對抗中“吃虧”尚情有可原。但是
,無論國安還是廣州,球員的身材普遍比韓 、日
、菲律賓
、泰國球員要高,可是 ,在爭搶頭球時
,我們的球員居然搶不到第一點。而麵對對方的高中鋒時 ,我們的球員更是手足無措。 記得國安在大比分慘敗川崎前鋒之後,在第三輪對陣韓國大邱隊的比賽中再一次以0比5慘敗,國安隊主帥揚科維奇在賽後新聞發布會上曾無奈地感慨道:“我們拿對方的席爾瓦毫無辦法
。我們根本就無法與擁有像席爾瓦這樣的高中鋒球隊展開對抗 ,球員們根本就不聽我的指導
,我告訴過他們應該如何盯防這樣的高中鋒,但他們完全沒有按我指示的去做
。我要求我的球員跳起來去爭搶第一點、阻止席爾瓦爭搶到第一點,但我們根本就沒法去爭搶到第一點 ,所以
,我們開局就輕而易舉地丟掉了兩個球 ,所以我們隻能輸掉這場比賽
。這也是我們為什麽輸球的原因。” 
在這場比賽中
,國安隊的中後衛組合是梁少文與阮奇龍,前者1.87米 、後者1.83米,作為中後衛組合,這樣的身高不算矮,但麵對1.91米的中鋒席爾瓦 ,就是搶不到第一點。 曾幾何時
,中國隊被外界戲稱為“頭球隊”,對付東南亞球隊不用其他,就是安排像黎兵、宿茂臻、謝暉 、張玉寧(大)等這樣的高中鋒上場頭球“生砸”,就可以解決問題。但如今
,中國球員的身體條件、身材較以往更好 ,可是
,放眼現在的中國足壇 ,國家隊想找一個頭球好一些的中鋒都找不到
。放眼青少年,空有身高 ,同樣是找不出頭球稍好一些的球員 。在技術無法與對手比拚的情況下,如今連身體優勢都已經不會用了。這次亞冠賽場上,據不完全統計,國安與廣州兩隊的40個丟球中,超過1/3全部是被對方頭球攻入的,甚至像日本球員、泰國球員都可以輕鬆頭球得手 ,可笑嗎?可悲
!但這就是現實,中國足球的未來何在?這些青年軍的希望何在? 
這裏,筆者絲毫沒有批評或指責年輕球員的意思 ,也不想批評或指責兩位臨時率隊出征的教練揚科維奇和劉智宇
。年輕球員的技戰術、能力 、水平不足 ,固然有他們自身的原因 ,但更多的還是應該從從小培養他們的教練
、管理等方麵去尋找原因。當我們都在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隻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不會教書的老師、隻有不會管理的校長”時,培養青少年球員是一個教育工程,而不是一個“吹牛皮工程” 。但是,我們在從事青少年球員培養的過程中,有多少時間與精力是用於足球技術、戰術
,特別是打磨各種個人技術的? 今天請這個外教
,明天再換一個外教,後天再來一個
,帶著各種所謂的“冠軍光環”;今天說這個“理念先進”,明天說那個“理念更好”。各種宣傳 、各種忽悠,正好符合相關宣傳部門的胃口。但是
,這麽多年來,中國足球自身的特點、傳統已經全部被摒棄,造就了如今中國青少年足球之尷尬。都說馬克思主義隻有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
,才有今日中國之輝煌
,緣何中國足球非要走到今天這一步
? 中國足球的青少年培養已經不能再“瞎折騰”了! 馬德興 免責聲明 :文中圖片、文字引用至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聯係刪除! Tags: |